外匯天眼:華爾街史上最強大的反派

相比那些締造投資傳奇為人們所膜拜的投資者沃倫•巴菲特、拉爾夫•旺格、喬治•索羅斯等,丹尼爾•德魯是個反面教材。他名聲不佳,其貌不揚但詭計多端,曾經手持100美元,最終賺取了1300萬美元。他有兩大創造性的發明:

  第一是發明了在股票市場做空;第二是無法戰勝多頭時,就用印刷機生產大批新股票賣給對手。金獎章為您講述華爾街“牛販子”的故事。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務實派,對他來說金錢才是永恆的交易。他信奉基督教,習慣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出身貧苦,拼命抓住每一個賺錢的機會;他狡詐,會暗地裏做手腳;他不識幾個字,卻能用心理學知識暗示他人盲從跟風以達到操縱股票的目的——他就是19世紀美國股市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一個被稱作“牛販子”的投機高手丹尼爾·德魯。

  沃倫·巴菲特、維克多·尼德霍夫、拉爾夫·旺格、喬治·索羅斯等一串串燦爛的名字所締造的投資傳奇為我們所頂禮膜拜,丹尼爾·德魯卻是個反面教材。也許,對德魯來說,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金錢。

image.png

  注水牛販:財富迅速積累

  1797年,丹尼爾·德魯出生在一個貧瘠山區的農場,出身貧窮的德魯接受的教育很少,僅會讀、寫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算術。德魯的母親信奉基督教,在母親的影響下,德魯成為了清教徒(能忍受地獄般磨難的基督教徒),德魯一生都信奉基督教,並極度虔誠,後來還創辦了一個神學院並出資建造過幾座教堂,不過德魯在商業上的行為完全和他的宗教信仰分開。

  貧苦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早在孩提時代,德魯就在一家馬戲團打工賺錢,有媒體稱,很可能在這段時期,他從馬戲團學會了以後在華爾街上大展身手時招攬顧客的技巧。

  1812年,德魯的父親去世,當時他僅有14歲。1812年戰爭爆發後,應徵入伍可以得到100美元獎金,於是15歲的德魯成為了一名民兵,當時因為英軍並沒有選擇攻打當時防守堅固的紐約城,所以德魯沒有真正經歷過戰爭,而他拿到的100美元成了財富的起跳點。

  成年後,德普開始做販賣牲口的買賣,最初他是買一些牛養肥後再拉去賣,但他發現這種做法耗時長,同時還是高成本高風險,一旦牛生病死亡就白忙活一場,同時買牛的錢也打水漂了。後來他想到了一個賺快錢的辦法,他在山區收購一些很瘦的牛,這些牛因為因為賣相不好所以轉讓價格相對便宜一些,隨後,他讓牛吃很多鹽並不給水喝,次日再把牛趕到小溪喝水,口渴的牛拼命飲水,體重也因此立刻增加了不少,德魯則迅速的將它們趕到紐約市,然後賣給屠夫。

  這樣不擇手段的經營模式,讓德魯的資本快速積累。19世紀20年代,德魯一次販賣的牲畜數量已達到了2000頭,販賣一頭可以賺取12美元的利潤。1829年,德魯用積蓄購買了位於現在第3大道和第26大街交叉口上的牛頭旅館。

  耍詭計:大賺一把

  因為做生意的緣故,德魯也開始經常光顧華爾街,在他看來股票交易相對臭烘烘的牲口販賣顯然效率更高,同時也更有樂趣!初入市場時,所有人都以為德魯只不過是一個鄉下暴發戶,他穿著老土,舉止粗魯,大字不識幾個。但很快這些人就發現自己錯了,這個暴發戶不但狡猾的像個狐狸,而且下手之狠比老虎還要凶。同時代的作家兼投機商福勒曾寫道:用詭秘和難以捉摸還不能完全形容他,實際上他像狐狸一樣狡猾……

  德魯的詭計層出不窮,有一次,他走進紐約市最有名的聯邦俱樂部,耍了個典型的詭計,當時的他假裝在找人,看起來很生氣,多次從口袋裏掏出手帕擦汗,這時,一張紙片從他的口袋中掉落,他似乎並沒有注意到。於是當他離開俱樂部後,其他在場的經紀人立刻撿起紙片,上面寫著:“不論在什麼價位,你能買到多少奧什科什股票(Oshkosh)就買多少。”

  奧什科什是家鐵路公司,在當時被認為嚴重高估,股價將要馬上下跌。這些在場的經紀商根據紙條推測德魯肯定知道一些他們不知道的內幕消息,因此聯合起來購買了3萬股奧什科什股票,該消息開始在華爾街流傳,股價的上漲帶動了大家瘋狂買入,股價越拉越高。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奧什科什的大股東正是德魯,他其實也被這只股票套牢了,正在等待有傻瓜來接盤。此時,德魯讓他的經紀人賣空手裏的股票並大肆做空,滿是泡沫的奧什科什開始崩盤,每天以12個點的速度狂跌,德魯不僅解套還大賺了一把。

  “草根”VS“船長”

  1836年,德魯成立了“德魯-羅賓遜經紀公司”,3年之後,他賣掉了牛頭旅館,專心參與華爾街的遊戲。19世紀50年代時,德魯已經成為華爾街最主要的玩家之一,美國的經濟也從低迷中復蘇了,鐵路開始在美國普及開來,美國最長的伊利鐵路通車運營。而伊利鐵路的大股東和經營者正是德魯,但他對鐵路並沒有什麼興趣,他之所以拿下經營權為的就是利用鐵路股票大發橫財,他的做法就是可轉債。

  當時的可轉債能夠隨時在債券和股票之間變換,進可炒作退可生息。手握大量可轉債的德魯,等於擁有無數股票的發行權。他不斷在市面上發行新股控制股價,左手倒右手賺得不亦樂乎。

  這時候,德魯的對手出現了,他是“船長”範德比爾特,範德比爾特家庭出生富裕,自小衣食無憂,而他本人更是一代商界傳奇。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鍍金年代”,範德比爾特無疑是億萬富翁的代表之一。但這麼厲害的人,卻在“草根”德魯的手上栽了大跟頭。

image.png

  範德比爾特

  隨著鐵路的普及,範德比爾特意識到新的賺錢機遇已經來臨,他以華爾街為切入口,開始買進鐵路公司的股票,獲得標的的控制權和經營權,並且開始經營鐵路。作為美國最長的伊利鐵路,自然是範德比爾特的目標之一。他先收買了一位法官,頒佈了一條法令禁止伊利鐵路公司再發行新股,然後以平均每股80美元的價格買入20萬股伊利鐵路,因為市場上的伊利鐵路股票總計才有25萬股,這時的他認為自己勝券在握,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市場上的伊利鐵路股票遠遠不止25萬股。

  原來在得知範德比爾特要收購伊利鐵路公司的消息之後,德魯發現這是一個絕好的賺錢的機會,和範德比爾特一樣,他也收買了一位法官宣佈只要有董事會的批准伊利鐵路公司隨時可以發行新股。此外,他將手中持有的可轉換債券不斷轉換成股票,再到印刷廠大量印刷新股,不假思索拋向市場,範德比爾如果想要獲得伊利鐵路的控制權就必須不斷吞下德魯扔出來的“注水股票”,據說德魯經常看著氣急敗壞的範德比爾念念有詞:“買吧,你買多少我就印多少!”

  由於注水股票越來越多了,惱羞成怒的範德比爾特將德魯告上了法庭。但當時的美國沒有相關法律,只能建議他們庭外和解。丹尼爾·德魯立即獅子大開口:“要我滾蛋?可以!700萬美元,我立刻離開董事會。另外市面上四成股票,請你老船長全部吞下去。”

  700萬美元,放在今天也是一筆鉅款,更何況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但是範德比爾特沒有退路,最終,德魯淨賺700萬美元離開伊利鐵路公司。

  多方夾擊:破產負債

  吃了大虧的範德比爾特當然不甘心,他在商政兩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開始不斷通過司法途徑和商業途徑擠壓德魯。這一次,丹尼爾德魯將面對大法官+主流資本家+範德比爾的“鋼鐵聯盟”,最終,備受擠壓的德魯終於敗了,他幾乎被驅趕出了紐約的證券市場,並且身負巨債。

  而一向不擇手段的德魯,沒有人同情和幫助,在政客、律師、大老闆們的聯手夾擊之下,於1876年3月14日申請破產,5年之後,他在滿腔憤慨中離開了人世。死後只剩下一塊金表,一件皮衣,100美元和一本價值530元的稀有版《聖經》還有超過100萬美元的債務。

  伊利鐵路之爭也暴露了股票市場的制度缺失,由於沒有流通股的限制,大股東一旦控制了公司就可以隨意印刷股票。此後,華爾街修訂了規則,這些規則有效地遏制了濫發股票。在70年後的1933年被寫入了美國證券法。而丹尼爾·德魯也因為其發明的可轉債而被記入經濟學的史冊之中。

  操作手法

  我們回看丹尼爾·德魯的投資案例,可以看出他極其擅長煽動市場氣氛,雇人散播謠言,同時還會賄賂報紙媒體大肆鼓吹和炒作某只股票即將大漲或者暴跌,暗示他人盲從跟風以達到操縱股票的目的。

  例如做空奧什科什股票,通過小紙條傳遞出所謂的內幕資訊,在別人拉抬股價之後,然後反手做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股價高位獲利,然後還有大量的資金接盤。

  在和船王範德·比爾特的較量中,德魯通過可轉債給總股份摻水,這樣當別人只有迎頭而上的時候,可以通過可轉債不斷擴充股量稀釋股權。當然這是建立在當時的資本市場監管並不完善的情況下。

  網友“小馬說券”表示,摻水股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不過是指股票發行總量超過實際投入資本。在有關規則被制訂出來規範這種做法之前,它的確可以成為幫助壞人作惡的工具。但事實上每一次送紅股和股票拆細實際上都是“摻水股票”,而投資者並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意見。這個名詞已經從今天的華爾街上消失了,原因並不是這種做法不存在了,而是因為這種做法已經普遍化了。